
誤差<2毫米 | 廣西交科集團施工監控在建世界第一拱天峨龍灘特大橋主橋拱桁高精度合龍
作者:廣西交科 發布時間:2022-06-08 瀏覽:次
6月6日,由北投集團直屬企業廣西交科集團負責施工監控和監測的在建世界最大跨徑拱橋——天峨龍灘特大橋主橋拱桁成功實現高精度合龍,合龍口偏差小于等于2毫米,拱軸線偏差小于10毫米,拱圈線形與目標線形偏差小于30毫米,為下一步灌注混凝土打下堅實基礎。
天峨龍灘特大橋是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全長2488.55m,其中主橋長624m,計算跨徑600m,是目前世界上在建最大跨徑拱橋,施工監控面臨巨大挑戰。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等專家的指導下,廣西交科集團在該項目中投入4名博士、多名碩士組成“高精尖”橋梁監控施工團隊,對天峨龍灘特大橋施工全過程進行高精度量測反饋控制,多舉措探索解決超大跨度纜索吊裝斜拉扣掛系統控制精度、超大跨度勁性骨架混凝土拱橋靜動力極限承載能力計算、超大跨度勁性骨架施工期間強度及穩定控制、外包混凝土過程鋼管應力水平調整、外包混凝土分環澆筑應力控制問題?!澳銈兊谋O控做得非常好!”鄭皆連院士對廣西交科集團在天峨龍灘特大橋施工監控過程中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
廣西交科集團橋梁監控施工團隊同步開展大量技術攻關和研發工作,采用多種創新技術,開拓智慧橋梁施工監控新模式:
——自主開發多項自動、無人化監測技術和裝備。團隊在0.5秒萊卡測量機器人基礎上二次開發全自動位移監測技術和裝備、無線測量傳感器等先進設備,對天峨龍灘特大橋施工吊裝作業數據進行精準測量,較人工測量的計算效率和準確度提高10倍以上,實現每次吊裝施工參數全周期記錄,為更精確的數據分析提供大數據服務。
——融合大型計算軟件,自主研發索力—線形優化系統。團隊通過匯集廣西交科集團云平臺同類橋梁施工參數和大數據應用開展智能化分析,對施工作業流程實時監控,同時針對收集到的大量數據進行準確分析,對每一節段吊裝重新根據實測數據進行多次反饋計算,并優化發出最新科學指令指導施工,有效解決超大跨度纜索吊裝斜拉扣掛系統控制精度問題。
——研發多環多段澆筑控制技術,解決不均衡加載引起的混凝土開裂問題。團隊通過大量仿真計算、利用已澆筑環的強度,降低主拱骨架的受力,以相互平衡為原則確定各分段的澆筑順序,控制了結構的瞬時應力,實現外包混凝土的安全澆筑。
——探索提出外露鋼管應力水平調整方案??紤]到本項目施工全過程的最大風險點在于外包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外露鋼管的應力水平,團隊通過進一步優化合龍以及外包混凝土澆筑順序方案,有力解決了外露鋼管應力水平調整問題。
——全過程實時跟蹤監測、反饋與修正。團隊堅持及時監測橋梁拱肋異常位移變化,積極反饋數據分析,并與參建各方通力協作解決問題,及時調整存在誤差,為保證橋梁施工質量提供交科助力。
天峨龍灘特大橋監控期間,廣西交科集團橋梁施工監控團隊預計產出拱橋施工控制相關專利及論文10余項,為廣西交科集團特大跨徑拱橋施工監控積累寶貴經驗,助力廣西交科集團在區內外橋梁施工監控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優勢,持續推廣“廣西交科橋梁監測”良好口碑。
圖為合龍后的天峨龍灘特大橋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與廣西交科集團橋梁檢測團隊成員合影